当前位置:
柑桔炭疽病、树脂病、湿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
2006-04-27 11:49
来源:
打印

  一、症状和发生规律

  1、炭疽病:是危害我地柑桔的主要病害。危害后造成叶斑、落果、枝枯、树势减弱,甚至整株死亡,对柑桔产量和树势影响较大。其发生与气候、栽培条件及树势密切相关。特别是当上年秋冬多雨寡照、桔园积水、根系缺氧。树势较弱时,炭疽病病菌会“乘虚而入”潜伏侵染,造成越冬病源菌基数较大;初春又遇强寒流侵染,树体受冻,抗病力下降,加之低温多雨气候非常有利于炭疽病病菌大量传播和入侵,造成树体危害。此病主要危害叶片、枝梢、主干,也危害花和果实。发病后叶上发生黄褐色圆形小斑点,随后逐渐扩大,在病斑褪色部分,分布着轮纹状的许多小黑点,在枝杆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梭型和带状病斑,使树皮爆裂,群众称为“爆皮病”,12月下旬至翌年3-4月发病。

  2、树脂病:(因发病部位不同,又有蒂腐病、褐腐病、砂皮病、黑点病等名称)柑桔枝干、叶片和果实均可受害。枝干受害,常发生于主干分叉处或主干部。病部皮层组织松软,坏死,呈灰褐色或红褐色,渗出褐色胶液,并有恶臭;高温干燥情况下,病部逐渐干枯、下陷、微有裂缝,皮层开裂剥落,木质部外露,呈现出四周隆起的疤痕;有的皮层不立即剥落,但病健部交界处有一明显隆起的界线,锯断主干或主枝时有酸酒糟味。叶片和果实受害,病部可见许多小黑点,状若砂子,故称“砂皮病”。在夏季黑蚱蝉产卵刺伤枝条和人为造成机械损伤时,形成许多伤口易感染。

  3、湿腐病:低湿桔园由于缺氧呼吸,根系腐烂,受冻后在主干或主枝分枝处局部皮层坏死,出现散生的红褐色菌落,有酸酒糟味,最后枝干皮层腐烂一圈,使树枯死。

  二、形成原因

  1、树势不强的桔园,冬季遭受冻害,开春以后症状显现,猖獗流行。

  2、长期大量偏施氮肥,缺少磷、钾肥的补充和有机肥的使用,缺少中微量元素的叶面喷施,未施越冬肥,造成树势衰弱。

  3、高温高湿季节,伴随着暴风雨将加速这三种病的流行,特别是未采取开沟提畦排水措施的果园。

  4、果园郁蔽,通风透光能力差易感染病菌。

  5、采果偏迟,树体养分消耗大,树势衰弱来不及恢复。

  三、防治措施

  1、加强栽培管理,提高树体抗病能力,桔园深翻改土,增施有机肥、磷钾肥,补充中微量元素,郁蔽果园“开天窗、去大枝”,达到通风透光的目的。注意做好防寒、防冻措施,同时应注意其它病虫害的防治。

  2、剪除病枯枝梢,消除病源。结合修剪和清园,剪除病枝梢,清除落叶、落果,集中烧毁。

  3、夏秋多雨季节,对于地势低洼的柑桔园,应逐行或隔行开挖40cm左右的排水沟,以防止积水成渍而使根系缺氧腐烂。

  4、炭疽病防治:主要是适时喷药保护枝叶,预防病菌侵染,5月中、下旬为病菌传播期,结合防治病虫,喷药2次,保护春梢。7月中旬-8月下旬每隔15-20天喷一次,共喷2-3次,保护秋梢。药效较好的药剂和使用浓度是:4%农抗120、800倍液,3%宁南霉素300倍液,2%菌克毒克300倍液。采果后至翌年3月中旬可喷一次2-3度石硫合剂进行药剂清园。

  5、树脂病防治:春芽萌发期喷一次0.8:0.8:100波尔多液;谢花时和幼果期,再各喷一次药剂。效果较好的药剂和使用浓度是:70%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,70%柑桔纳斯津1000倍液,大生M-45、1000倍液,喷药时注意树干和大枝全部喷到。

  对已发病枝干凿去病部,且超过病部,深达木质部,用75%的酒精消毒,再涂药剂,推荐药剂和使用浓度:1:1:10波尔多浆,1%硫酸铜,60%柑桔傲农200倍液。

  6、湿腐病防治:主干严重“湿腐”的树应及时挖除;轻度“湿腐”的枝干刮除烂皮后,伤口涂2%菌克毒克50倍液或70%甲基托布津100倍液,并全树喷布70%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以保护。

汉中市科学技术协会版权所有     网站地图

电话:0916-2250135    电子邮箱:ywd19991104@163.com

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将坛西路550号    邮编:723000

陕ICP备14003207号-2    汉中网安:61230001

汉中市科学技术协会

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
“汉中市科学技术协会”网站

是否继续?

继续访问 放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