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资料介绍非典型性猪瘟又称温和性猪瘟,它是一种与猪瘟病毒血清学形态相似,但致病力较弱的变异性毒株引发的猪的一种零星散发的疾病,在我县的工作实际中多见于农户饲养的猪发生。由于病猪的流行病学、临床症状、病理剖检变化等与慢性猪瘟相似,但又不见典型症状,故被临床兽医称为“疑似猪瘟”,治疗效果差,常给养猪户造成经济损失。
一、发生的原因:
在我县高密度的猪瘟防疫中,为何出现零星的非典型猪瘟病例?带着问题我们通过与乡镇兽医站的临床兽医座谈、分析,找出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。一是疫苗在运输、储藏中保管方法不妥当,特别是低温保存措施在个别乡镇站不符合要求,造成疫苗效价降低;二是防疫员在疫苗注射时剂量不足,或是“打飞针”形成有效注射量不足;三是母猪已防疫猪瘟,新生仔猪自身携带的母源抗体与首次接种猪瘟疫苗产生了拮抗作用,抑制仔猪免疫抗体的产生,使其无抵抗猪瘟病毒能力;四是防疫人员不按规定使用了稀释时间过长的疫苗;五是短时间内在同一猪体上使用了多种疫苗,相互干扰,抗猪瘟病毒能力减弱。
二、防制措施
鉴于目前对猪瘟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实际,对非典型猪瘟的有效防制措施还在于严格执行猪瘟免疫程序,注射足量的猪瘟疫苗,加强对猪的科学饲养管理,搞好环境卫生和定期消毒工作。具体要认真做好六项工作。一是严格按猪瘟疫苗使用“说明书”进行运输、保管和使用,特别在疫苗注射时要做到部位准、剂量足,一猪一针,稀释后的疫苗必须在2小时用完,超过时间不再使用;二是严格执行猪瘟的科学免疫程序,种猪坚持一年2次,肉猪实行季防月补,仔猪实行首与二免,群猪每头增加2-3倍剂量的方法;三是对猪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,对猪舍定期消毒,保证环境卫生;四是坚持不在疫区购猪,并对新购的猪实施隔离观察15天后即时进行猪瘟疫苗注射;五是猪瘟疫苗注射时,不同时注射其它疫苗;六是对栏存猪定期进行猪瘟抗体监测,对抗体水平达不到要求的及时进行猪瘟疫苗注射。
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
“汉中市科学技术协会”网站
是否继续?